在全球城市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进程中,上海和深圳凭借各自独特的探索,成为备受关注的标杆。它们在发展过程中,紧扣城市自身特质,在城市更新、生态保护、智慧建设以及经验传播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,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【上海ESG培训】
上海:全坊位布局可持续发展
上海以整体化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,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索,每一项举措都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市民的生活需求,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发展体系。
1.城市更新:ji活空间价值,提升生活品质
城市更新是上海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,通过对现有空间的重新规划和利用,实现了城市功能的优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。
在社区层面,上海积极推动存量建筑的活化利用,围绕居民的实际需求,构建完善的“生活圈”。在这个生活圈内,老年人活动场所、社区服务中芯、托幼机构、医疗站点等设施一应俱全,居民在步行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的生活所需。比如在一些老旧小区的改造中,将闲置的空间改造为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,配备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人员,同时扩建周边的托幼机构,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,让社区生活更加便捷舒适。
在滨水区域的改造上,上海更是展现了独特的智慧。曾经的工业聚集区,经过精心的规划和改造,变成了具有新功能的城市空间。那些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的仓库、厂房等建筑,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,有的成为了文化艺术展览的场所,有的则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。同时,结合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,上海在新城建设中,以交通站点为核心,整合商业、居住、办公等多种功能,减少了居民的通勤时间,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,让城市的品质和活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2.生态环保:守护自然生态,维护生物多样
生态环境保护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,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,上海在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
上海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,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崇明区、岛屿岛滩和浦东新区,这些湿地在调节气候、净化水质、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湿地资源,上海采取了多种措施。在崇明东滩,针对互花米草这一外来入侵物种,实施了综合治理工程,通过多种手段青除互花米草,恢复本土植被,gai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,为候鸟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。
上海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,加强对长江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治理,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,统筹推进郊野公园建设。这些举措不仅为野生动植物营造了安.全的生存环境,也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好去处。同时,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从制度上bao障了生态环境的安.全,有效遏制了不合理的开发行为。2024 年 7 月,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jie自然遗产名录,这是对上海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。此外,上海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,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3.经验分享:搭建交流平台,传播发展理念
上海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,积极与国内外城市分享经验,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,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。
上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设立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(上海奖),每年都会表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城市,为全球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。2024 年,该奖项艏次在海外发布,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,促进了城市之间在生态保护、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合作。
《上海手册》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xiu实践案例集,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、国际展览局共同主编,至今已发布多部。手册收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,为各国城市展示发展成果、分享经验提供了重要的载体。
松江区和奉贤区分别编制了区级可持续发展报告,延续了《上海报告》的框架,形成了市、区两级的“1+X” 报告体系,为地方层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。
深圳:生态与智慧融合的发展之道
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,在发展过程中,shi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智慧城市建设,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智慧相互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1.生态环保:聚焦红树林保护,推动湿地修复
深圳拥有丰富的湿地和红树林资源,这些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深圳的陆域湿地面积广阔,红树林资源也十分丰富,并且大部分红树林被划入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。“十四五” 期间,深圳在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通过国际红树林中芯的建设,整合了多方科研力量,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红树林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活动,gai善了红树林生态系统,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。
深圳积极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,红树林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开展了多个品牌项目,如“守护深圳湾”“拯救勺嘴鹬”“重建海上森林” 等,通过这些项目,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,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,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。
2.智慧城市:依托数字技术,提升治理效能
深圳以“四个先锋城市” 建设为yin领,积极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和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建设,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,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治理水平。
深圳构建了一套面向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土化指标体系,综合运用多种数据,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和评估。通过选取典型案例,如 “人类活动大数据驱动的新冠肺炎传染风险评估与防控”,充分展示了地理空间大数据在城市治理、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。
2024 年 8 月,深圳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合作,在龙华区部署了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,并设立了 “UNDP 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”(HUA HUB)。该实验室为企业、科研机构等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,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。
上海和深圳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,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,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。上海通过全坊位的布局,在城市更新、生态保护和经验分享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模式;深圳则注重生态与智慧的融合,在生态环保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这两座城市的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发展质量和市民的生活水平,更为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它们将继续探索创新,为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
如果您对ESG 领域【上海ESG培训】感兴趣,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碧盟ESG研究院的信息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。
感谢您对碧盟ESG研究院的关注和支持!
